與母豬和仔豬的生長環境有很大不同。母豬的生長需求主要靠產房內的氣候來滿足,而仔豬的生長需求主要靠育雛區來滿足。如果預計母豬在即將到來的夜晚分娩,就要打開保溫燈。
仔豬出生后走到保育區一般需要一天的時間,所以產后需要略高的室溫(22℃左右)。仔豬需要通過母乳吸收大量的母源抗體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同時,吮吸仔豬會刺激母豬增加泌乳量。
1.新生仔豬需要34-37℃的生長溫度。在這個被稱為中性溫度區的溫度范圍內,加熱系統提供的熱量與仔豬自身的體溫水平是恒定的。低于這個溫度范圍的環境溫度會降低新生小豬的體溫。實踐經驗表明,在寒冷的地板上呆上兩天左右,小豬的體溫就會降到34-35℃以下,從而變得虛弱,導致死亡。
由于母豬的采食量,整個泌乳期內,舍內溫度低于仔豬溫度范圍(即低于34-37℃)。因此,只有保育區的環境才能滿足仔豬的溫度需求,否則,仔豬就要消耗自身的能量產熱來維持正常體溫。
如果哺乳初期很難給仔豬保暖,可以在保育區入口的一部分用東西覆蓋,提高保育區的溫度。必要時可根據小豬的睡姿決定在入口處加蓋或揭蓋。
可以用紅外測溫儀測量供暖系統的輸入溫度和回流溫度,或者將一只手放在輸入管上,另一只手放在回流管上,感受進出水管的溫差。溫差不得超過2-3度。如果溫差太大,檢查循環泵。太大的溫差可能是由于循環系統中某個地方的水非常冷造成的,例如,潮濕的地板會造成很大的熱量損失;也可能是由于熱量通過傾斜的生產圍欄散失到巡邏通道中。
2.潮濕的地板對小豬來說極其危險。仔豬能耐受的臨界溫度為34℃。如果溫度在24℃到29℃之間,小豬會覺得地板是濕的。因此,在小豬出生之前,畜舍必須完全干燥。
如果保育區比較臟,仔豬往往會選擇在保育區外的地上睡覺,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盛夏和腹瀉暴發季節。如果保育區過于溫暖,或者保育區由于環境潮濕而在夜間變得非常寒冷,小豬就不愿意在保育區睡覺。小豬睡覺時蜷縮在一起,明顯說明小豬的環境溫度調節需要人為干預。如果保育區漏風或墻壁冰冷,混亂的情況會更糟。
3.當活動區的小豬暴露在溫度低、流速快的空氣中,就會受到“賊風”的侵襲。因為育嬰區必須建在畜舍最溫暖的區域,而且保證育嬰區的自由通風很重要,因為進入育嬰區的新鮮空氣總是低于原來的空氣溫度,所以難免會讓小豬感到不適。如果保育區存在漏風縫隙,就會出現典型的“賊風”現象——比如掛保溫燈的電線與保育區屋頂之間的縫隙(“煙囪效應”)。
4.四周大的小豬躺在地上所占的空間大約是它們出生時的三倍。但是,尤其是泌乳后期,環境溫度降到20℃以下對母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提醒小豬一定要在保育區,滿足其保溫需求。泌乳后期,每頭仔豬至少占用0.8m2的空間。
5.推薦溫度是指導性的,要根據仔豬的行為隨時調整。
6.如果生產棒傾斜,輸入溫度應提高2-3℃。
7.如果地板是帶發熱板的全木地板,輸入溫度要控制在37-38℃之間。
8.晝夜溫差大時:a)。如果采用分散式通風系統,保育區上方有頂蓋,則不需要改變溫度方案;b)如果采用通風管道系統,在晝夜溫差較大時,需要將室溫提高1-3℃,防止“賊風”的侵入。